在很多人心里,风景是山,是海,是一片辽阔;但在我心里,却是一棵树——一棵大榆树。它的身影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记忆里,像一位沉默的长者,静静守护着一方土地,守护着过往的故事。我要看大榆树,这不是一时兴起的旅行计划,而是一种多年埋在心里的执念。
一棵树的分量说到大榆树,它不只是生长在土里的植物,而是那个地方最醒目的地标。有人说,榆树的枝干不如樟树那样粗壮,不如松柏那样挺拔,但它却有一种柔韧的力量,能在风雪中弯而不折。村口的大榆树早已超过百年,高耸的枝冠展开,就像一片撑开的巨大伞盖,在夏季为村人挡住炙热的阳光,在冬季为归来的行人挡一挡刺骨的北风。
我记得小时候,午后的阳光被榆树的枝叶切割成一块一块碎金,落在地上,轻轻闪着光。老人们在树下拉家常,小孩在树根追逐打闹,少年在枝低处挂上秋千,轻轻摇着,风拂面而来,那是再简单不过的快乐。这棵树,连同它的影子,曾经默默收藏了整个村子的四季。
离开的那天我离开家乡那天,没有多停留。火车的汽笛长鸣,我在车窗上看到远处的影子,那就是大榆树。它站在晨雾里,好像在向我挥手,可我知道,它不会追出来,它只是依旧站在原地,等着我归来。那一刻,心里一个声音说,总有一天,我要再回去看它。
人生的路像河流,蜿蜒曲折,有时候越走越远,离起点几乎看不见。大榆树就像一枚地标,提醒我无论世界再大,总会有一个地方、一个老朋友,在原地为我守候。这种守候,是无言的,是不需要承诺的,它只是存在着。
在城市里想念树影在繁华都市的灯光下,榆树的影子很难找。钢筋水泥组成的街区,缺少那种天然的凉意和木质的香气。偶尔看到公园里的小榆树,枝叶还不够繁茂,我总忍不住停下来,看一看,摸一摸树皮,试图找回熟悉的感觉。但它们和我记忆里的那棵比起来,终究显得太年轻、太瘦小,没有那种粗糙厚实的温度。
这种思念,就像想念一个老朋友,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人的能力,而是因为你们之间有共同的日子,有属于彼此的故事。我想,如果有一天我再回到那个村口,我会先走到大榆树面前,就这样站着,可能不说话,可能只是看着它的枝叶,再用手摸一摸它的树干,像是握一握老朋友的手。
我要看它的理由有人问我,为什么要特意去看一棵树?我笑了。我能解释这一切,但要用很长很长的一段话,因为这背后不只有树的故事,还有我的故事,有童年、有乡愁、有时间的沉淀。大榆树存在的意义,早已超过了生态或风景的范畴,它是一种精神的锚点。
所以,我决定了——不管路途多远,不管现实多忙,我要回去看大榆树。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兑现,也是对它的一次回应。
如果有人陪伴我去看大榆树,我会带他走那条老路——泥土路、石子路、旁边的田野延伸到地平线。一路走过去,脚下会扬起一点灰尘,带着麦香和草味。这条路在我心里,也是记忆的延伸,和大榆树紧紧相连。
树下的故事大榆树的树干粗到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,它的枝叶向四面伸展,不急不躁,好像在诉说百年来的经历。这棵树见证了婚礼上的喜乐、出殡时的肃穆、孩童的成长、青年的离别。有人在树下定下山盟海誓,也有人在树下默默流泪。它从不评价人间的爱恨,只是静静守着每一个场景。
当你走近它的时候,你会感到一种奇妙的安定感。无论你心里有多少喧嚣,走到它面前,呼吸都会慢下来。也许是它的影子笼罩在你身上,让你在炎热的日子里感到一丝凉爽;也许是它的纹路和裂痕,让你感觉到时间原来是这样的温柔——它会让一切慢慢老去,但并不消失。
大榆树的季节春天,嫩芽冒出,像绿色的小舟在枝头停泊。风一吹,满树的绿色波浪翻涌。夏天是它最丰盈的样子,枝叶茂密到可以直接挡住午后的烈日,榆树下面像一个天然凉亭。秋天,叶子慢慢变黄,树下铺上一层金色的毯子;冬天,枝叶褪尽,唯有骨架般的枝干直指天空,那份苍劲透着一种沉着的力量。
这一切四季的变化,我都想再亲眼看一次。但这一次,不是作为孩子的我,而是作为一个走过很多路、见过很多风景的大人。我想看看自己会不会在树下想起更多事,甚至想起那些早已散落在岁月里的面孔。
回去看,意味着什么我要看大榆树,不只是回到那片土地,也是回到自己的源点。我们总说,旅行是去看新的风景,但有时候,旅行也是为了回去看旧的风景,确认它还在,确认自己还在。在大榆树面前,我不需要自拍、不需要发朋友圈,我要做的只是站一站,听一听风吹过叶子的声音。
而且,这趟路不急。我要让自己走得慢点,让每一步都有泥土的质感,让每一次呼吸都带上青草的香。到树下的时候,我可能会坐在根旁的老石头上,闭上眼睛,让阳光透过枝叶在我脸上跳跃。那一刻,我会知道,这是一段完整的回归。
结语:那棵树等着我有人说,记忆里的风景没必要回去看,因为它们在回忆中才最美。但我不同意。记忆再柔软,也比不上再一次触摸的真实感。我想用自己的脚步丈量那段路,用自己的眼睛确认大榆树依然站在那里,用自己的手感受它的温度。那棵树等了我很久,是时候去见它了。